體驗營參訪心得
13 年前
A GOOGLE a day keeps the trouble away.
這是我第一次去台北做實驗,其實還蠻緊張的,因為覺得自己不善於做記錄,擔心蒐集的資料不足作為參考。下午坐火車轉捷運再步行到達了仁愛醫院後,就等待著今天的配合實驗的學員下課。
等待下課的時間,就問了學長學員的狀況,以及本次實驗注意的事項。之後就與今天一同實驗的學員碰面,還有瑞華學姐(因為她叫我學弟,所以我在此先這樣稱呼她)一起做實驗。
到了醫院外頭,學長教了學員操作模式,之後將PDA裝入一個透明防水袋掛在學員的脖子上(發現我忘記拍了下來)。其實我不是很喜歡那個東西,因為看起來太像某個監控設備的樣子,但是學長說明因為訊號的問題,所以這樣放置會比較恰當,但是希望之後能找到個像是手機袋的會比較“自然“。
之後我們就走到醫院對面去等公車回學員的家。台北市的公車真的很複雜,一不小心就可能坐錯車,所以對於精障朋友們,回家可能就會有問題,因此才會有這樣的實驗。等公車同時,問了學員之前沒有回家的狀況,他是說坐錯車跑太遠,隔天才回到家。不久車到後我們就上了車。其實從剛見到他到現在,都覺得他非常有禮貌,在公車上會主動讓座。
這時接近黃昏,路上的車潮有漸多的趨勢,學員在他常下車的地點下了車,這是他母親工作的場所附近,但是今天剛好沒有上班。回家的路上一直在鑽小路,學員他很清楚自己該怎麼走,我們其他人早已昏頭轉向,一段時間後就到了他的家,並於他們家小坐一下。
今天的實驗,我覺得學員只要是上對了回家的公車,那接下來應該沒有任何的問題,所以我覺得該學員的狀況應是上錯車到陌生環境時無法應對,才會發生走失的狀況。這次我也用自己手機來測試GPS,發覺在公車上有幾度GPS斷訊,這部份可能是要注意的地方。
會所模式著重在於群體的運作,參與會所的精障朋友不稱為病人、學員,皆稱為會員,這樣的方式可以消弭標籤化的問題。而在會所當中大大小小的工作,都皆由工作人員及會員共同開會決議,所以澳洲來的代表也有工作人員及會員。但是這樣的方式的確會遇到一些問題,有些事情是要決議幫助會員的,但是會員在場要如何做討論,這部份雖說有提到,但是沒有說明如何處理。